新浪微博下一个豆瓣

最后更新于:2013-05-28 20:40:19

原文发布于极客公园  虎嗅网首页

Gauin在5月25日参加了极客公园第42期活动,主题是谈新:和新浪微博谈谈心。新浪微博商业产品部总经理程昱做了主题演讲《新浪微博的下一步》,他的演讲关键词为:移动化、Page。

移动化:程昱抛出一组数据说新浪微博全球用户5.03亿,3.77亿通过移动终端访问。好吧,3.77亿的数据太尼玛震撼了,不知道是否是为了说服移动化。另外,用户5.03亿,加修饰语“全球”二字也掩饰不了水分太大。好吧,数字就不纠结了。

Page:简单一点理解,就是把每个地点、书籍等东西都当做一个可对话连接的主体,生成一个主页面。多个东西的主页与微博用户可与其产生互动,形成一个以内容聚合点为核心的信息网络。

程昱 主题演讲 新浪微博的下一步

程昱 主题演讲 新浪微博的下一步

产品现状
新浪微博表现层最大的两个问题:
1、微博用户活跃度急剧降低
名人微博逐渐转变为的140字心灵鸡汤,导师说,成功励志等,一片‘“正能量”充斥着整个微博;
企业微博在微博营销受挫,摸索出各种“早安、午间、晚间”概念栏目定时推送,逐渐转变为品牌维护;
普通用户对名人微博各种心灵鸡汤和营销的免疫力增强,倘若微博不是定期出现的热点事件和话题,将难以保证新浪微博用户的存留理由。

2、微博商业化尚无成效
新浪微博在商业化产品形态上,PC端的微博插播广告遭受用户一顿唾骂。
还有在阿里未投资新浪之前,对新浪而言中小企业广告主资源奇缺。

新浪微博产品层最核心的问题:
单一的层级关注体系导致信息流泛滥,消费成本不断增大;同时,也会导致粉丝只能围绕名人打转。

 

解决方案
产品表现层问题内核在于产品架构本身造成,而新浪微博PC版产品架构已然过于庞大,甚至臃肿不堪。要想在产品架构上动刀子,只能寄希望于新浪微博移动版。

新浪微博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是Page战略。即
通过开放性获取功能和内容,走向垂直领域,让用户和企业、地点、音乐、书籍、电影等兴趣发生点关系(点评、购买、赞等互动),形成多节点交织的网络。最终根据社会化物体、话题等数据分析,向用户做物品推荐。

新浪微博Page战略中的内容与动作

新浪微博Page战略中的内容与动作

看到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是的,和豆瓣的使命太像了。豆瓣不就是要做一个物品推荐引擎吗?而新浪微博还能让每个物体拟人化,与用户之间形成互动。

 

新浪微博移动版将所有物体整合在兴趣入口下

新浪微博移动版将所有物体整合在兴趣入口下

产品未来
总体来看新浪微博移动版此次的Page战略,改变之处在于:以前认证用户是中心,现在人人都是中心。每个人不再是粉丝,让他们与物品产生互动,产生多种行为分享,体现出一个鲜活的个体。这是新浪微博从社交媒体化向社区化的定位改变。

其实在现在的互联网格局中,走社交化定位腾讯不会放过你,最终注定是死路一条。你看豆瓣走物品推荐推荐社区,现在的商业化程度正一步步加强。今天新浪微博抛出Page战略走类豆瓣道路,是个很好的方向。

但同时面对此种UGC社区,我相信新浪微博可以利用强大的运营能力解决掉“如何让用户创造内容”的问题。但需要解决“内容如何流动“的信息流体系、”内容如何创造价值“的内容价值体系两个问题将会是新浪微博的重大难点。

《“新浪微博下一个豆瓣”》 有 52 条评论

  1. 青争同学说道:

    关于新浪微博,先不提Page战略,我以前有的一个思路是拓展下类似¬抬杠/Branch¬这样的话题交流平台,让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交流从茫茫的信息流中浮出水面,不过这个想法很受目前时间碎片化的影响。关于新的Page战略,向每个普通用户为中心思路转移是一次重要的转变,只是围绕某些物品而做互动,尝试做¬豆瓣¬,但对于微博来说,是一次¬自小¬,放弃核心的社会化媒体属性将会得不偿失,至少这样的一种物品信息聚合互动,无法吸引我个人的眼球。

  2.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原文链接。 […]

  3.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原文链接。 […]

  4. 量产型说道:

    微博的信息碎片化太严重,使用过一段时间微博,从我个人的行为来看,点击某个人的微博,仔细品读所有博文。这种行为更像是过去博客所养成的习惯。区别只是在于微博阅读起来会很快。另外垂直化是个好建议,微博从早期的信息爆炸到现在也该收拢下走垂直领域了。细分市场会更有看头。最后吐槽下新浪微博的广告……没见过这么没节操的,太心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Gauin说道:

      佩服你能看所有人的微博,这个真心需要时间啊。新浪微博并没有垂直化,只是在大而全的框架下补充垂直化的内容。整体还是很大。新浪微博的硬插入广告啊 姑娘们也喊疼啊 力度太大 节操啊。。。

  5. joojen说道:

    我一直认为豆瓣是个比较靠谱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不骄不躁,闷着头认真做事,这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显得尤为可贵

  6. yelv说道:

    微博目标用户太宽泛,跟豆瓣的产品气质差的太远

  7. 关注天空说道:

    不知道作者质疑微博用户数的论据是什么?

  8. izcq说道:

    学习了,其实我现在虎嗅网看到的,哈哈~

  9. […]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原文链接。 发布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已有标签 新浪微博.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 […]

  10.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原文链接。 […]

  11.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原文链接。 […]

  12. […]   來源:投稿,作者Gauin ,作者微信公眾帳號GauinBlog,原文連結。 […]

  13. 金磊说道:

    现在新浪开始强化话题了,微博中出现##马上就有机器人推荐你参与该话题或者做该话题的创建人,总体上是增强UGC的好办法。page策略下,话题变的规范化,但是初期必须把ugc的内容质量做好才行啊,都是进来自说自话的话一两句,最多可以让人知道你看了这本书或者电影而已,和豆瓣还是差远了。当然微博可能只需要人流,老师您怎么看?

    • Gauin说道:

      金磊同学晚上好 老师就太夸奖了 呵呵 同学相称即可。微博话题的聚合,其实比微博最恶毒的转发要好,好在有了陌生人之间更多的互动。以前一开始就有话题,但没有聚合去引导大家为一个话题互动。豆瓣能做深度点评,是因为会员整体素质高端,人家能说两句。但微博,你希望名人参与吗?那就只能发动屌丝用户参与了,而我朝屌丝用户千千万,整体素质在哪里。怎么办?那就来最轻的互动,赞一下就行吧。意思就是先收集你都喜欢即可。所以,同样是对某个东西做点评,豆瓣和微博做的深度没法比。这也是产品定位区别。

      • 金磊说道:

        嗯嗯,谢谢您的耐心回复。微博做的就是轻豆瓣,做到把对某事物有兴趣,甚至说仅仅是知道该事物的人聚到一起即可。这样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呢?仅仅是为自己添加某种标签,看过,用过,吃过?

        • Gauin说道:

          其实 我用豆瓣读书,也就是这样标记书籍,看过 想看,我也不怎么写书评。但还是有人写。大众功能还是需要有的。高级功能就靠运营带动了。

          • 金磊说道:

            嗯嗯,我觉得对于大众,给自己的微博添加这样的标签已经足够有吸引力了。尽管类似功能别的sns也有,还是更看好新浪的page。

          • Gauin说道:

            也是有同学说,资本很看好新浪Page啊

          • 金磊说道:

            嗯,做得好了,相当于微博上无数个"贴吧"顷刻间就做起来了啊。流量唰唰的。另一方面,微博粘性在下降,这时候刺激一把,借个热点事件把page推起来,估计会有个小浪潮。

          • Gauin说道:

            微博已经有了贴吧产品-微吧,所以话题聚合互动,只能算构建了微博内容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是一种让内容流动的好方式。然后,也是去名人中心化,让人人一起互动的方式。

  14. Kevin说道:

    社区型媒体记得以前看到过,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走的真困难。

  15.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原文链接。 […]

  16.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原文链接。 […]

  17. […] 而这个结论也将是新浪微博新的组织体系设计原则,而下方给出的设计方案,不作为对此原则的代表,仅作为一个参考方案。按照现在新浪微博的Page发展战略,以个人用户作为单元互动中心,以上的关系微博阅读级别高于兴趣微博的结论,将更加重要。 […]

  18.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原文链接。 […]

  19.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原文链接。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