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终极方法论
最后更新于:2013-12-29 23:51:51
前言
此前我在《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系列2:方法论》一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方法论、怎么形成方法论“,对于”产品经理的产品方法论“只做了简单的引导,并未给出我个人推崇的产品经理方法论。
实践出真知,事实说明一切。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使得总结出的方法论会有所不同。产品圈内大佬太多,各种酒后真言、修炼之道满天飞,搞得神神叨叨的。本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道理,非得写一本书。繁杂之处,总会有极简存在。终极方法论必然会出现。
在我产品经理的道路上,很荣幸得到不少朋友的帮助。通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自认为相比其他产品经理方法论框架最根本、理解最简单、逻辑最严密、执行最落地的产品经理终极方法论:目标→方法→结果。
目标
目标,做一件事情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做产品,同样需要明白做这个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如果做产品不知道解决了什么问题,没有目标,请不要浪费企业的资源。
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产品没目标如何确定一个目标?
产品是满足一个目标还是多个目标?
产品是满足现在的目标还是未来的目标?
按照以上问题思考,依次去:发现目标、分解目标、明确目标。
问:为什么需要发现目标?
答:互联网产品,大到一个独立的产品,小到一个功能模块或者一个功能点,每一个页面,按钮等都体现着产品的目标。需要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去发现每个环节应体现出的目标,以此为后续明确产品目标做准备。
问:为什么需要分解目标?
答:亲眼所见一个年度规划的产品,开发团队近200人,目标在半年内整体开发上线第一版,最后项目太大迟迟不能上线,整个公司被硬生生拖死了。
1、在这个漫长的开发过程中,版本太大,开发风险增大;
2、产品开发周期太长,团队成员感受不到成就感,团队流失风险变大;
3、互联网变化太快,版本太大,迎接变化的能力太弱,容易错失产品机遇;
以上3点说明了分解目标的必要性,同时很好的总结了互联网的精髓: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唯快不破!
问:为什么需要明确目标?
答:明确目标,就相当于给产品明确了KPI。
1、只有明确了目标,才可以按照逻辑往下走,去找到解决目标的方法;
2、完成目标后,以此作为对比验证目标的完成情况是否有效;
方法
方法,解决一件事情的方法,各种方式、手段都行,这里不讲究形式。
干了这几年互联网,让我看清了一个事实。即互联网看似爆发力强,技术改变世界,但实际成功做成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方法,除了技术上抓取数据快捷方便,大部分工作还是苦逼的一点点自己干。
成功没有捷径,互联网拼的还是体力活。
问:如何学会解决一件事情的方法?
答:去了解和学习解决过这件事情的人,是如何做到的。即学习成功的人的方法。这里需要强调的成功,一定是具体针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例如微信的成功。前者好学,后者影响因素太多,学起来也是空架子。
去让自己成为产品的用户,去感受产品中的问题。让自己成为产品的真正用户,才能真正起到换位思考的效果,才能明白真正的产品痛点。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可以很具体产生了。
结果
结果,通过方法实现目标后的结果。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结果需要和目标一一对应的看,否则结果没有意义,说明不了问题,即说明不了你干的好还是不好。
问:如何向老板说明结果有效?
答:调取产品上线前后同周期数据进行对比,数据有增长,说明有效,反之无效。
1、新产品没有对比数据,则需要调取或者收集同行业数据进行对比;
2、优化产品需要提前做好数据调取方案,以便上线后能获取到上线前后的对比数据;
总结
产品经理终极方法论,作为我个人在产品从业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思考总结。通篇虽然都是大白话,但各位同学恐怕唯有经历到的时候才会深有感触。
产品经理终极方法论:目标→方法→结果,希望能帮助各位在产品技能上有所提升。
看到这么宏大的标题还以为你被盗号了 ,- -!这样看起来简单粗暴,但还是感觉宏大而笼统,我更想看到Gauin兄分享具体的某个问题的方法论哦,嘿嘿~~~
时间原因,不好延展。现在以短篇幅介绍,看似笼统,其实最易理解。但理解不等于学会了。方法论这东西,经历了才是懂了。若在后续的经历中会想起来在哪里看到过,这篇文章就起到了作用。
的确,针对某个问题的方法论,是最容易学会的。文中提到了。青争同学,你想问的是哪个具体问题呢?
我很想知道如何评价一个产品的可行性
定义:产品的可行性,就是产品的价值贡献率=投入资源/产出价值。投入资源,可以是产品团队开发资源、资金、互联网媒介资源等;产出价值,可以是用户量、广告价值、交易量等;按照企业对产品的目标,是立即收益,还是不亏损,还是战略投资绊住对手(净亏损)。按照这样的目标,就可以看到产品的价值贡献率会有小于1,约等于1,大于1。一般投入产出比小于1,即能立即收益,是最理想化的产品可行方案。具体产品是否可行,看产品决策人对投入产出比的接受程度。非要接受赔钱的买卖,也不是不可以。对吧。一般互联网环境下,能立即产生收益的产品,基本上轮不到咱们去做。大公司早就去干了。所以,往往能短期内收益,或者几年内虽然赔钱,但保持用户量增长,都是一种产品可行的方案。
Gauin分析有道理,我还有疑问在于产品处于初级阶段时,你提到的那些投入和产出是如何进行估算的呢,可能的话可以举一个实例来拓宽下思路吗,再者某个产品想法捏在手里,什么时候可以判断可以推进呢?
投入,这个确定产品模型,就可以计算开发成本,半年的运营成本,以及团队成本。(半年一个完整的产品版本足以打磨好)产出,保守的类推法。这个需要良好的预估未来半年、一年所产出的价值。初期阶段只有想法的时候,一般是估算市场份额,还有成功的竞品所具有的的价值。以别人的价值,来计算你的产品模型值多少钱。但一般,产品想法不值钱。就好像没有如果,假设是不成立的。产品想法太多了,没有任何价值。
了解了,必须要考虑投入产出的。希望你有机会详细展开说说。
假设干一件事,不考虑回报。恐怕你会以为是爱情。。。但基本上都是嘴上说说罢了,内心是多想拿下这姑娘啊。就算是干慈善事业,也没有不讲究回报的。往深了看,那叫考虑长远收益。美国是科技创新最前沿的国度,文化里面就讲究凡事都需要有回报。
谢谢你,Gauin,我会认真接受你的这个建议。话说,从各个角度看,都越来越看好老罗了,呵呵。真是极品人物。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
[…] 文章导航 ← 上一篇 […]
[…] 奉上框架版理性产出物产品经理终极方法论。这里主要是一个感性、理性思维成分的调剂,有机会再分章列举细说。 年度计划兑现 […]
读不太懂,没有切身体会
恩 别急,其实道理很简单。可能经历几次了就有切身体会了。就好像一直找方法论,但最终发现,原来最有效的是这个。
说好的水滴呢
今天还在赶工弄前端,可惜错过了今天上线时间。只能1月前一周了,1-3月内测。暂不开放。
哦哦,好的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
[…]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
[…] (原文地址:http://www.gauin.com/pm-zhongji-fangfalun.html ) […]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
深有同感,赞一个
谢谢
[…]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