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最后更新于:2013-05-25 00:04:34

写作背景为针对天际收购知乎做一下分析。针对收购而收购,不是目的。此文数据支持较少,重点在于职业社交未来发展的探讨。
---写于7月31日凌晨6点


前言
此文为非正式分析文档,旨在交流。而此文的目的只有一个:探讨天际未来的发展之路。相信郑瑞哥要的不是知乎收购一事是否可行,而是需要真正适合天际的产品解决方案。
一、天际网现状分析

1.1 四不像的天际网
早年在猪八戒逛的时候遇到注册推广任务,其中就有天际网。注册进去后发现重点在完善简历(不知道是否记错)。
而近期重新进去看天际,发现变样了。从个人第一印象上看,我真不知道天际是干嘛的。
1.1.1 微博化
早期的Linkedin也是静态的,天际估摸着也是静态的。微博是社交领域当下最火爆的互动形式,不可否认很多社区开始微博化,但微博依然是一个未被证明成功的模式。新浪微博比Twitter做的更微博化,但至今用户活跃度已经下降到在9% 。[1]
关于加好友和关注
但微博的双向关系出现之后,在知乎上一时间有人在讨论关于双向关系或者单向关系的问题。于是,关注、加好友的区别探讨开始了。
加好友,注重双向关系,双方确认后才建立关系。即好友。一般是真实社交领域通常用加为好友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比如Facebook、人人网、腾讯朋友网。
关注,多为兴趣图谱类的社交。注重兴趣,不注重关系的沉淀。关注某人,建立单向的收听渠道,比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因为二者之间的不同功能定位一般使用在不同定位的产品中。二者也一般不同时使用。那么,天际网在关系处理上开创了一大创举。同时使用了加为好友和关注。不知道该功能在关系上是否有错乱感觉。期待天际PM的数据分享。
1.1.2 内容化
发微薄、发话题、发日志,这是产品内容化的表现。想通过内容吸引用户互动,也许仅仅维系住了关注,却维系不住关系。碎片微博有新浪微博,却抵不住深度分享的产品。
1.1.3 资讯化
以行业新闻资讯吸引行业精英或者业内人士。天际欲以行业新闻资讯囊括七大领域人才-互联网频道、财经频道、IT频道、创业频道、社会频道、文化频道、科学频道。目前来看优米网定位如是。
1.1.4 移动化
移动化应用的布局绝对是没有错的,这是未来的趋势。但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针对于职业社交依然不是主体。防御性、尝试性的移动化是可以的。
从天际的企云定位为分享工作点滴,连接同事伙伴。并推出掌上办公应用,目的在于将办公同事一网打尽,也算是从另一个方向切入职业社交领域。从Axlea全球排名400多万的情况猜测企云目前是个测试产品或者说还未进入正式运营。
1.2 勇敢试错的天际网
上面提到天际网四不像,仅仅是从4个方面谈了下天际在新产品方面勇敢尝试的决心。
微博化,是大牛资源的活。绑定微博账号,可以同步导入大牛的微博内容,成功成为大牛和职业人士的另一个影子账号。也许,微博化一点更好玩,更利于产品驱动。
内容化,是社区运营的活。内容、话题的引导与运营。是否天际会转移到主打内容运营的社区?靠社区推人才走商务社交?
资讯化,是深度观点的活。没有深度观点分析和专题策划,仅仅靠网络搜刮抓取一些行业新闻。不说四大门户,各行各业都有比较出色的网站进行深度报道。
移动化,是小心探索的活。移动类产品偏向于有趣。有趣才更有驱动力让产品火起来。但职业社交的产品基调不在活跃感的有趣产品上。移动化,目前来看作为天际的补充和延展以及尝试。
一点总结:
天际目前的产品架构,抛开底层的职业化基础产品架构:人脉圈+精英招聘+活动+精英教育+职业测评+公共主页,其他产品从多个角度都能找到既有的产品模型。或者说从多个方面切入也可能成功为职业社交类产品。
但正是因为市场上多角度切入的或许成功,让天极网也从多角度切入尝试走向。尝试的同时,天际整体产品线不够聚焦,产品定位模糊不清。
二、职业社交的机会

2.1 国内行业现状
天际网竞争对手分析
 图1
总结
若邻网定位于职场招聘求职,偏点评。                   公司点评+面经+人脉
经纬网定位于职业人沟通交流社区。                       分享智慧+行业资讯
大街网定位于职场招聘求职,偏社交。                   交换名片+职业圈+人脉+移动应用
优士网定位于满足职业商业需求,定位不精准。   档案+三度人脉+活动+应用
天际网定位于满足职业商业需求,定位不精准。   人脉圈+招聘+教育+活动
Alexa全球排名[2] 各网站真实用户数据暂无。
天际网3,450 >大街网5,426 >优士网9,686 >若邻网14,134 >经纬网102,222
职业社交COPY国外的Linkedin这么多年了,几乎一比一C2C到国内,实践证明即时Linkedin模式是对的,也只能说在国外可行,国内形势看来暂行不通。
2.2 职业人生最美

2.2.1 如何让职业的人生最美
职业的人生最美,而职业社交是帮助人生在职业化道路上获得成功的美丽绽放!核心是人,
让职业人士最美,无外乎人这个江湖中的习武套路:学习→比武→展示
学习,即职业课程培训。
比武,即深度分享过招。
展示,即个人展示主页。
比武擂台,或者说深度分享知识的社区,什么最吸引人?武功高强的人!往前推,武功高强的人,天资高的自学成才,天资低的通过传授成才。此过程即学习。
再往后推,武功高强的人,打过之后有名声了,需要展厅展示以告天下。此过程即展示。
以上为新鲜的独立思考总结。
2.2.2 关于人脉都是伪命题
只想说,职业社交产品中关于人脉扩展吹的神乎其神。然而,事实是否如此有效?你一度人脉6人,二度人脉336人,三度人脉31365人。人脉按照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扩散开去,你告诉我最后三度人脉是31365人。这个数字有何意义?
人脉如何扩散?
一度人脉,导入联系人列表或者先有的朋友圈子
二度人脉,扩散到联系人列表中朋友的朋友
三度人脉,扩散到联系人列表中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而职业社交产品中就是根据朋友列表数据扩散开去。如果知道某个人的喜好标签,再根据标签相关对大的推进人给你。
人脉如何达成?
系统告诉你上面一串数字,你一度二度三度人脉数字,你就拥有了这些人脉?这些朋友?当然不是,你还必须认识这些朋友,即人脉达成。
如何达成人脉?系统如何帮我达成吗?抱歉,达成还是需要你自己进行哦,就好像需要你自己打招呼,表白。那成功率如何呢?天知道成功率。系统只能给你推送与你喜好更密切的人脉让你达成。但最后达成率如何,就靠你自己了。这样一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生活中的认识朋友的过程。还不如朋友拉着朋友面对面介绍给你认识。
我需要多少人脉?
私密社交应用Path向世人宣告用户只能拥有150人的好友上限。根据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的说法,我们人类在任何特定时间段可以保持稳定社交关系的人数最多也就在150人上下。[3]那么职业社交网站鼓吹提到的三度人脉好几万人,对个人有意义吗?仅仅是数据,将感性的行为过程数据化量化。
你交往的是人。是有情感的高级生命个体。
该感性的地方却理性了,是不对的。
最后的最后,人脉实则对一般人是伪命题。假如有专门玩人的人,兴许三度人脉对其而言是有用的。但一般人,一般用户,依然是平凡人的生活情感。
2.2.3 关于职业社交中的招聘平台
就好比电商平台建立不了SNS社区,核心需求在于购物后立即离开。社区也会是营销的社区。美丽说、蘑菇街等社会化电商的兴起最大一点在于用户角色的分离,降噪。
职业社交,既然是职业,社交,那用户就应该是个人用户。公司主页,招聘平台的加入只会将个人环境破坏,噪音四起。如果没有良好的限制导入公司招聘,就应该将公司招聘不直接接入。让其公司的HR或者猎头进来寻宝吧。每个人都有被挖宝,被关注的欲望。
如何寻宝?
打通通信体系。猎头和HR进入职业社交平台,看中人才势必需要联系。此时,有意向跳槽或者其他商业需求的用户,将可以设置联系方式对猎头或者HR可见。
打通诚信体系。猎头和HR通过查看平台的“比武”平台深度分享过招记录,真实的认识到人才的实力之处。深度过招才有火花,才见真功夫。
三、合适的解决方案

3.1 假如收购知乎

天际看中知乎什么?
假如天际收购知乎,看中知乎的是它是一个很好的“比武”平台。这个平台的作用,是在外界眼里人中的作用。就好比微信居然可以约炮,那是意外的功效。但知乎原生态的功效,依然是知识分享。而且知乎团队有自己的方向。产品文化和团队上与天际都不太一致。
假如天际因为看中知乎是一个很好的“比武”平台而收了知乎,那知乎原生态的功效将会失效,反而影响到看中的“比武”平台功效。
天际如何“收购”知乎?
按照我对职业社交未来之路的分析,反观天际目前的产品线,确实缺少“比武”平台。而此平台却是重中之重。既然看上知乎,和知乎因为产品理想有缘但无份,那只能退一步将“占有”转为合作。
认识未来的天际 认识未来的知乎
聊了这么久职业社交是什么,也即天际网应该是什么。那现在也该认识下知乎是什么?
在过去的 1 年里,知乎满足的是大家的基础需求——提问与回答。这是一种非常真实和直接的连接,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问题要问,只不过找不到合适的回答者。一旦合适的人来回答合适的问题,产生的价值就会非常高。这件事值得长期坚持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各自领域的「知识英雄」,如果知乎能把高质量信息分享与获取的成本降低到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价值就会不断增长。但我想说的是,问答或许不应该是知乎的全部。一家优秀的公司不是围绕一个定位思考,而是围绕一种用户场景不停思考。回到那个随处可见的需求——一个人大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总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东西。知乎的使命是把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经验、见解搬上互联网,让彼此更好的连接。所以,接下来我们既要提供工具,也要建设社区,我们在做问答,还会做搜索,做阅读,和更多的事情。连接才刚刚开始。 [4]
知道了天际要去哪里,知道了知乎要去哪里,那最后的合作细节,待大牛们商定探讨。在此仅作一个思考过程分享。
四、天际网的真未来
4.1 学习
4.2 比武
4.3 展示
4.4 谨慎直接接入招聘或者商业平台
参考资料
[1] 浅谈中国社交网络http://money.163.com/12/0727/09/87DMKM9I00253G87.html
[2] Alexa全球排名http://alexa.chinaz.com/?domain=www.jingwei.com
[3] Path设好友上限150人原因:为添个人数据减噪http://net.chinabyte.com/93/12291593.shtml
[4] 知乎的路怎么走?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1453

《“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有 13 条评论

  1. […]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年7月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

  2. […] 3、对于个人独立博客商业化,初心简单些好东西。我相信圈内写博客的同学应该和我一样,记录个人观点、分享交流观点。而真正的商业化或许不在博客上体现,而在你的职业生涯上体现了。因为博客就是我自己能力的体现。一路走来,一路成长,这个做不得假。这是对个人能力衡量的新维度。 […]

  3. […]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年7月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

  4. […]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年7月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

  5. […]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年7月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

  6. […]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年7月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

  7. […]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 2012 年 7 月 31 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

  8. […]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年7月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

  9. 懒羊羊说道:

    天极网的技术模式是什么?

  10. […] 近期文章 性格内向的人,是否适合做产品经理 ? 让产品老大爱上你的十个品质 做产品,你必须要知道的那些套路 Facebook产品经理的三年叙事与协作思考 LeSS is More:大规模敏捷开发框架LeSS实践(一)文章归档2018年六月2018年五月2018年四月2018年三月2018年二月2018年一月2017年十二月分类目录linux产品经理安卓延庆未分类计算机软件工程职业社交类产品的探索之路10月18日在 TECH2IPO 发表《活动类产品的探索之路》之后,受到一些同学的关注,同时也与几位大佬私下进行了探讨。《活动类产品的探索之路》与此文《职业社交类产品的探索之路》分为上下篇。若没看过上篇,请最好先看一下。下篇中沿用到上篇的观点,不会在此赘述,请见谅。此文为我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这3年来在职业社交类产品的探索和总结。或许活动类产品切入点太小,不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或许有些同学会笑笑,这么个产品会有前途么?带着疑问,一起探索吧。探索一:为何看好职业社交1.1 四面楚歌大学生社交2009 年我在纳果网做的产品是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我们采取人人网在校园的宣传策略,深入校园走亲民化路线。然而在产品运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大学生群体要聊天在 QQ,要找同学在人人网、要写博客在新浪博客、要看热闹在猫扑。2009 年是新浪博客火的一年,那时候还没有新浪微博。而我们的产品纳果网唯一能解决的硬需求就是本地化信息,除此之外则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局。如何突围,如何摆脱困局是当时我们最急需考虑的问题。1.2 大学生群体的特性在人人网上市之前,我听到陈一舟说目前人人网用户 50% 为白领,而全国 3000 万在校大学生有 95% 注册使用人人网,约有 2850 万左右。照此比例计算,目前在校大学生占人人公司激活用户约 20%。这个数字真的让我很震惊!人人网在大家印象中依然是大学生为主啊。我不知道是我们大家看错了,还是人人网已经突围大学生群体了?每到寒暑假的时候,人人网都是一个很蛋疼的地方,冷冷清清就像一个空空的校园。近来回去看人人网发现一个现象:人人网 LOGO 上的标注为:人人网(校内)是一个真实的社交网络,联系朋友,一起玩游戏。或许,你从人人公司的财报可以论证,再看看 iPhone App 免费排行榜前五名,我见到过其中 4 个是人人游戏,而推荐的前 25 名中常见人人游戏。大学生是精力旺盛的一个群体,除了疯狂的转载一切大家公认为好东西的东西之外,人人游戏则成了人人网的一个重要创收点,甚至是唯一的创收点!1.3 职业人生是最美的我时常问我自己,如何去定义人的一生?每个名人,我们都能准确的定义他。这是社会给予他的标签属性——职业。而这个标签属性或许跟随他一生直至结束。人生,正是因为职业才开始绽放色彩。大部分成功人士把职业当做他们的人生理想。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人眼里职业对其而言不仅仅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或许是实现理想的一种途径!卡耐基说:“人的一生只需要做两个决定:选择什么方式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选择谁作为自己的终生伴侣。”谋生手段是人类生存的方式,解决物质后就是实现自身理想。将谋生手段提升一下,即为这里的理想主义下的职业。实现理想的职业人生是最美的。1.4 唯一一个腾讯无法切入的市场人人网坐拥大学生群体不作为,核心在于其围城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 QQ 空间,而并非开心网。而 QQ 空间最大的试验田却是朋友网。2012 年对朋友网而言最大的动作莫过于将你发小、前任、初中、高中、校友等关系都给挖了出来。整个关系深度挖掘过程,将你的人生记忆往前推了至少 10 年。而那些穿着开裆裤的玩伴,那些曾经的青春记忆的朋友,他们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忘记终究选择了应该忘记。已经没法拾起来了,没办法拾起来了。朋友网关系深度挖掘功能的失败在于:我们都活在当下,活在现在的圈子里。而现在,我们每天都是为理想奋斗的职业人生。不能说 QQ 用户关系链中没有职业社交的关系链。但核心是这个关系层面的用户,并非 QQ 的核心定位用户群,他们使用的是沟通工具,不存在关系。而朋友网在职业社交上的尝试失败,也从根本上说明并非赢家通吃!对苦逼的互联网创业者而言,腾讯没占位的地方就意味着还有机会。或许职业社交是唯一一个腾讯无法切入的社交网络市场。1.5 当下的人才大环境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渴求人才,而人才的获取,依然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成本。怎样获得人才?通过招聘网站?猎头?人才的真实性、生活习性对职业人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或许,等待着的就是一种更好的获取人才,认识人才的方式。探索二:职业社交类产品现状2.1 国内职业社交类产品现状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年7月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总结若邻网定位于职场招聘求职,偏点评。            公司点评+面经+人脉经纬网定位于职业人沟通交流社区。              分享智慧+行业资讯大街网定位于职场招聘求职,偏社交。            交换名片+职业圈+人脉+移动应用优士网定位于满足职业商业需求,定位不精准。    档案+三度人脉+活动+应用天际网定位于满足职业商业需求,定位不精准。    人脉圈+招聘+教育+活动Alexa全球排名(各网站真实用户数据暂无):天际网 3,450 >大街网 5,426 >优士网 9,686 >若邻网 14,134 >经纬网 102,222职业社交 COPY 国外的 LinkedIn 这么多年了,几乎一比一 C2C 到国内,实践证明即时 LinkedIn 模式是对的,也只能说在国外可行,国内形势看来暂行不通。2.2 过于商业 过于浮躁赤裸恶心的产品初衷,没看到有意义价值的产品。让用户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虽然我评论的过于极端,但真心不能忍受短视的产品。但不排除对出于战略考虑做的短视产品的复杂情感。探索三、互联网的本质与社交3.1 六度空间的社交谬论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任何东西都在数字化发展。以至于人们试图通过将人际交际圈搬到网络上。而网络数字化将彼此关系中沟通的信息元素通过图片、声音、视频数字化展现到了互联网这个平台上。Facebook 的成功不是因为六度空间理论,而是因为社会属性。不是因为人们发现可以通过 6 个人就可以认识到你想认识的那个人。而是因为社交关系本身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是通过互联网科技这个工具来建立起时空上更方便的沟通交流方式。不是六度空间催生了 Facebook 社交网络,而是因为科技互联网复制社会形态造就了 Facebook。当然,最开始还是因为刚性需求啊。你懂的。3.2 一切不接地气的社交都是伪社交现在的社交类产品做到的一步仅仅为个人信息展示和在线交流。通过看对方几张照片、文字,然后就深入开聊了。用户不希望线下见面发展,那只能说用户追求的需求是在线交流,找个人聊聊天或者看着别人照片 YY 联想,显然这样的社交都是伪社交,关系是不能得到沉淀的。大街网模拟现实生活社交场景做了交换名片的功能,就是将用户带入生活场景化,或者说是将用户模拟带入线下的社交场景。虽然在线交换名片的功能仅仅是模拟,但对于其他社交网站而言,这样的生活化细节的产品功能设计,能让用户更有带入感,真正能有面对面真诚沟通的社交。探索四、职业社交的切入点探索三中告诉我们,社交需要有线下。分析职业社交,其实包含四个环节:用户信息发布→信息展示→在线沟通→线下交流。而寻找职业社交的切入点,则需要明确那个环节我们更好切入。在探索二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内的职业社交类产品还是偏向前面三个环节。只有少数几个涉及到了第四个环节—线下交流。线下交流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这里统称为活动。中国文化透露着含蓄,比如追求女孩,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但大多数给出的也都是吃饭、逛街、看电影。这里不讨论活动的形式,需要讨论的是交际交是建立在活动过程中的。而活动是职业社交的唯一切入点。探索五、职业社交类产品形态5.1 确定核心用户职业社交类产品的用户群,不能选择临界点的用户,建议选择中高端用户群。低端用户,只能是水,过多的索取,对高端用户有冲击。工作经验3年以上为门槛,进行实名信息认证。低端用户就会选择一般性的招聘类网站。5.2 呈现立体多面对于职业社交而言,用户的信息是否真实更令人揪心。而如何将用户立体多面的呈现出来,才是要重点考虑的产品形态。人,应该是立体多面更能展现真实。而相互之间的多面,也会产生莫名的联系。人的本源不可能凭空产生,职业人生也不可能毫无根据就确定了是什么。一切皆有缘由可说起。或许立体多面中可以包含的有专业技能、生活情怀、人性品行、兴趣爱好等。5.3 降噪与去商业化职业社交四个字将让国内的产品人员们立即做成了高端商务招聘网站+Web2.0社交元素的产品。既然都是职业人生了,为何职业社交就需要严肃的商业化氛围?5.3.1 不直接接入招聘平台就好比电商平台建立不了SNS社区,核心需求在于购物后立即离开。社区也会是营销的社区。美丽说、蘑菇街等社会化电商的兴起最大一点在于用户角色的分离,降噪。职业社交,既然是职业,社交,那用户就应该是个人用户。公司主页,招聘平台的加入只会将个人环境破坏,噪音四起。如果没有良好的限制导入公司招聘,就应该将公司招聘不直接接入。让其公司的HR或者猎头进来寻宝吧。每个人都有被挖宝,被关注的欲望。5.3.2 如何寻宝?打通通信体系。猎头和HR进入职业社交平台,看中人才势必需要联系。此时,有意向跳槽或者其他商业需求的用户,将可以设置联系方式对猎头或者HR可见。打通诚信体系。猎头和HR通过查看平台的“比武”平台深度分享过招记录,真实的认识到人才的实力之处。深度过招才有火花,才见真功夫。(参考: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5.4 关注人性与生活记得在我负责的新产品地图功能上让用户设置居住地、工作地时,我都不好意思使用“家庭地址”字样的文案。北上广漂泊的一族,何为家?无意中让我戳中了泪点。没有城市归属感,没有家的概念,渴望融入,一直努力着融入。能在北上广留下的同学,职业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生存压力让他们学会了快速学习,忙碌快节奏的生活,或许没有了生活。5.4.1 人性的弱点职业社交冷冰冰。你看到了我的 TITLE,我看到了你的 TITLE,我该如何走进你一起社交一下?这群人是有修养、素质的一群人。不得已装逼,或许不装逼不足以 HOLD 住职场。那么你是否看到了另一面?职业是强大的外壳,因为它一度成为谋生的手段,它必须强大有力,甚至故意让人看到羡慕不已。想要社交,就必须去掉外面这层壳,因为里面是火热的心。强大武装自己,以免被刺痛。这是人性的弱点。只有将产品使用场景生活化,才可以让职场人群放松看到对方的真实。5.4.2 渴望着生活有没有发现职场圈子真的很小很小?小的你都不知道还有谁,最后就剩下了你一人。人是属于社会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形式。职场分享、会场、联营等等各种活动类型可以、迫切期待着进行。(参考:活动类产品的探索之路)不能期待着跳槽的那天才脱离三点一线看看外面的风景。太闭塞,没有交集,这都是不好的形式。或许此阶段的探索能给职业社交一些新的视角认识什么是职业社交,职业社交的重点是什么,对人才评定的一些新思路。没有生活,没有情怀,干巴巴的职业人数据库也不用玩社交了。所以,职业社交的重点看到了没?亲们。 来源:创见 发布于 2018年6月5日作者 wangjieshiwoa分类 产品经理文章导航上一篇 上篇文章: 从数据中了解用户——数据在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 下篇文章: 做自己喜欢的—–写给产品新人们 京ICP备15021491号 自豪地采用WordPress var viewsCacheL10n = {"admin_ajax_url":"http://yanqingren.cn/wp-admin/admin-ajax.php","post_id":"6426"}; var screenReaderText = {"expand":"u5c55u5f00u5b50u83dcu5355","collapse":"u6298u53e0u5b50u83dcu5355"}; […]

  11. […]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年7月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

  12. […]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年7月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

  13. […]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年7月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